摘要:本文主要闡述在建立機制過程中,初探體系的優(yōu)點和存在的不足,后探索從不足中進行反思,提出新的評價體系。
關鍵詞:中職生 操行量化考評 初探索 后探索
一、建立理念
操行分量化考評機制建立的理念來源于三個方面:首先要遵循國家對中職教育立德樹人、三全育人的理念要求;其次要結合學校“厚德、崇匠、勵志、篤行”的德育目標;再者,學生應該呈現(xiàn)的樣態(tài)是“尚愛、律行、務實、活潑”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合格職業(yè)人。
二、理論支撐
在建立機制的過程中,我們不能盲目地去憑空創(chuàng)造,應當先學習、研讀《中學生守則》《三禁兩不》《安全十步準》《德育工作手冊》《準軍事化管理》等現(xiàn)有的規(guī)章制度或細則,詳細地了解對中學生的要求和標準。
在掌握了現(xiàn)有的評價條例基礎上,再根據需求去制定評價標準。
三、初探體系
在探索之初,解決了職業(yè)性的問題,如下圖所示:
在原有操行分制度當中規(guī)定每位同學的基礎分為100分,而我則將基礎分設定為了0分。其目的來源于一句非常接地氣且通俗易懂的一句話“花錢容易,掙錢難”。在真正的工作中,沒有人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先拿薪酬再工作,都是先工作再拿薪酬。這樣的設置目的在于使學生產生“掙分”的內驅力,而不是手里揣著足夠操行分從而“有恃無恐”躺平心態(tài)。
其次,再根據班級同學所擔任的職務不同,賦予不同的基礎分。此處是想讓同學們體會到再真正的社會工作中,因承擔工作不同、職位不同而能享受到的不同的待遇,從而激勵學生向上、爭優(yōu)。
在條列中還設置了承擔班干部工作同學雙倍扣除操行分的條例,其目的是在于使學生明白自己雙肩所肩負的責任,崗位越高受到的處罰越重,促使學生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,起到帶頭示范作用。
四、后探體系
在運行過程中,不斷與周圍前輩交流,而越交流越發(fā)現(xiàn)初建立的體系不足。初體系雖解決了職業(yè)性問題,但具體細則標準僅僅只是做到了將現(xiàn)有的制度標準抽離出來進行簡單的“組裝”優(yōu)化。
而在一次偶然中,學習了李雁冰教授的理論——綜合素質不是各類素質的“組合”“組裝”,不是“整體等于部分之和”,而是發(fā)現(xiàn)不同素質間的內在聯(lián)系,使之融合起來、變成個性整體。
學習了理論后,加上與前輩的經驗交流和實際工作中的反饋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初體系的諸多問題——評價體系內容標準片面、評價體系民主性欠缺、評價體系維度薄弱等問題。